4月14日,广东深圳一女子打网约车,司机驱车40公里,在酒店楼下等待半个多小时,甚至还和保安起了争执。好不容易等到这名女子,却因为司机没有主动帮忙拿行李,引起该女子的不满,在临上车时女子取消订单,最后司机崩溃了。
从媒体报道的视频看,该女子称出租车都会帮忙放行李,更何况自己打的是专车。网约车司机则称,这并不是专车而是快车,并且只要她说一声,自己肯定会帮忙。
这件事情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有支持司机的,有支持女乘客的。
总结一下,支持司机的几个理由:
1、网约车没有帮客户把行李箱放入车厢的服务条款,何况还是快车。
2、是女生的素质问题。没有公主命,得了公主病,娇生惯养+缺德+欺负人。因为素质低,所以总会找到理由取消订单,如果没有行李的事,也会指责司机,为什么不戴帽子?
3、女生过分自私。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你付的是车费,并不是服务费。何况司机说,乘客说一声就会帮着搬了。
支持女乘客的几个理由:
1、既然滴滴系统能取消,那就是合理的,这个权利是平台赋予的。只要不违反规定,女乘客做的别人也不能指责什么。
2、司机的服务不到位。女乘客是花了钱叫的服务,司机就应该有服务的样子。
3、司机跑空车是自愿的。跑四十公里是司机的选择,说明有利可图,不然跑这么远干什么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客观看待这件事情,就会发现实际上这是一个双方因为沟通不到位而产生的误解。
我们把时针拨回到司机在楼下等了半个小时的状态。
此时司机空车开了40公里,已经等了半个小时,而且和保安还有过小段争执,显然此时司机的状态是非常焦躁的。而女乘客在约定时间后才下楼,所以理应先对司机说声抱歉,然后说行李箱比较沉,师傅能不能帮忙放到后备箱?
如果师傅能够沉下烦躁的心理状态,下车帮助乘客放下行李箱,那么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这个本不该有的热点话题。
但是问题毕竟是发生了。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在沟通上都存在些问题。女乘客默认为司机应该提供放行李的服务,司机默认女乘客应该有足够的素质对自己空驶40公里以及等待30分钟有所同情。但事实上,双方都理解错了,都默认对方应该能够同情和理解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误解也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女乘客决定按照平台规则取消交易。而司机无法接受此项规则,而埋怨女乘客并录下视频,发布网上。
从契约精神和交易角度讲,司机并没有违约,是女乘客违约在先,所以取消订单后需要支付违约金。注意,这个支付的费用叫做违约金。可是呢,通过支付违约金来达到惩罚乘客的目的已经达到,这是在平台规则范围内的,但是司机心里委屈不肯遵守平台的这个惩罚规则。
从情理角度来说,在误会产生时,应该先沟通,但是女乘客并没有选择沟通,而是选择利用平台规则惩罚司机,况且还是女乘客违约在先,这当然就会引起司机的不满。随后,司机录制视频在道德上谴责女乘客。这么一来,到底谁才是最终的受害者呢?恐怕目前造成的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双输局面。
滴滴平台在4月15日晚上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相关回应,这个回应也是充满了拧巴。一方面,平台认可乘客迟到后取消订单立即支付给司机21元赔偿。也认可平台对快车司机没有搬运行李的强制要求。
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张师傳空驶距离较长,平台将为张师傅发放相关补贴。
第三,既然平台收到了乘客对司机的举报,所以后续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宣教和处罚。
客观地说,正是因为这个事情太过于争议,才导致平台回应内容的拧巴,既不愿意得罪乘客,也不愿意与司机为敌。
那么,如果换做是你,打车的时候是自己提行李呢,还是请司机帮你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