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国内指数呈现波段式上升态势,且指数间分化加大。截至6月23日,创业板指数涨幅超14%,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中证500指数上涨超7.36%,而上证50指数(2937.5064, 12.09, 0.41%)则上涨4.23%,对应到IF、IH、IC三组加权指数本月涨幅分别为6.82%、4.29%、7.62%。从行业来看,以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汽车、5G等为代表的板块涨幅较大,同时部分消费板块亦涨幅居前,而传统周期股表现较弱,市场抱团现象较为显著,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市场结构的倾斜。对于全月指数的表现,我们认为助力因素在于金融改革,经济基本面和充裕的流动性,以及全球风险偏好回升。从当前国内股市操作来看,外部因素会对市场造成短期影响,但指数走势依赖于国内基本面。
今年以来市场结构分化较为显著,从期指跨品种比例来看,2倍的IH/IC比值由2019年11月最高点1.2下降至一年以来低位约为1.0左右,且从估值角度来看,中证500指数估值亦自深度机会值区域(-36%)大幅回升至(-2%),而上证50指数估值从今年持仓区域(46%)大幅回落至深度机会值区域(-13%),可以看出两者呈现了明显的分化。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市场结构的倾斜。
市场结构的倾斜来自当前行业和经济的变化,辅之金融改革下促成的对个股或行业情绪上所带来的抱团现象。行业和经济的变化,一方面来自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第三产业和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基本在60%以上,国内经济增长动力的引擎转向了消费和科技升级,这是导致市场分化的最根本因素。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迫切需求寻找新的可替代传统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将科技创新摆放在今年最核心位置,这也是促使市场分化的最主要因素。
在科技创新三步走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结构上优化,在制度上进行完善。结构方面,将持续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制度方面,近期也宣布了多项重点改革措施。整体来看,针对资本市场的包括科技类ETF申报恢复受理、沪深300股指期权交易限额进一步松绑、上证综指调整规则,科创板迎来“科创50指数”,科创板基金加速扩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等,从整体来看对于成长型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将进一步对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164.380, -2.63, -1.57%)、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资本市场多项制度的变化,对投资者情绪和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成为促使本月指数全线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支持本月上行的另一因素在于经济基本面回升和充裕的流动性。本月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整体处于复苏态势,工业生产继续修复,逆周期政策调节下投资、消费降幅均收窄,呈现供需同步修复状态,但需求改善明显弱于供给,从通胀结构来看也呈现持续扩大态势,同时进出口数据中进口呈现大幅下行态势,显示内部需求较为疲弱。不过总量货币结构有所优化,M1-M2剪刀差负值收窄至-4.3%,其中M1呈现较快回升,且创2018 年5 月以来的新高,印证了目前已逐步进入“宽信用”的阶段。货币方面也将维持宽松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市场流动性表现较充裕,同时富时罗素扩容落地也带来了一定的增量资金。当前国内A股在结构持续优化及估值相对低位的情况下,吸引了大量的全球资金,同时前期新发公募基金的建仓,也为A股带来了增量资金。截至6月22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报11114.52亿元,连续六个交易日上涨,并创3月10日以来新高,北向资金本月净流入752.57亿元,为除今年4月以后第二高净流入月份。
近期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同时美联储宣布扩大刺激规模,将开始通过二级市场公司信贷工具启动购买个别的企业债,令市场信心得到了一定提振。同时各国央行依旧保持着宽松态势,这为我国带来较好的外部环境。
从当前估值角度来看,估值中枢已有抬升。据最新调整的估值来看,截至6月19日,全A指数估值、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估值水平分别为25.64、30.57、25.47和13.55,对应的分位数分别为22.80%、26.40%、23.10%和13.10%。估值相对于前期呈现了明显上升,但指数均处于做多的机会值区域,安全边际较前期有所收敛,下方空间有限,中长期估值中枢有望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