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远离非洲的影评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远离非洲的影评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影评】——走出非洲
在题材涉及非洲这片神奇大地的各国影片中,美国导演西德尼·波拉克于1985年拍摄的《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或译“远离非洲”)无疑是最具艺术性、最富有内涵的一部。它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原作音乐等7个奖项。影片配乐由英国作曲家约翰·巴里创作。
全片是从女作家卡琳·布里克森的回忆开始的。1914年,卡琳和瑞典男爵布罗尔·布里克森离开故乡丹麦,来到了位于非洲东部的原英国殖民地肯尼亚。结婚后他们共同经营着一个很大的咖啡种植园。刚到非洲的卡琳有一次在没有随身带枪的情况下遇到一只狮子,多亏出身贵族的英国人丹尼斯救了她。卡琳深深地爱上了丹尼斯。由于丹尼斯我行我素、豪放不羁的性格,尽管两人心心相印,但他们的关系却时断时续。1930年,一场大火葬送了卡琳的咖啡种植园。不久丹尼斯也因飞机失事丧生。丹尼斯曾送给她两样礼物:一支钢笔和一次飞行。是他用飞机把她带上了天。翱翔在蓝天中,她觉得自己是在“通过上帝的眼睛”俯瞰美丽富饶的非洲大地。随着丹尼斯的死一切都逝去了,带着心中最珍视的两件礼物,卡琳满怀失落与惆怅地离开了她热爱的这片大陆。她永远不会忘记,丹尼斯在打猎时还带着留声机,他带着“3支来复枪,一个月的干粮,还有莫扎特……”。
转载或者引装用本史文内容请注很明来源于芝委制士回答
出现在片头的配乐主题,是作曲家根据影片一开始我们就听到、而且后来一再出现的一首古典乐曲——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主题的动机创作的。这是男主人公丹尼斯最喜爱的音乐作品。我们听到的这一旋律因此具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同时又带有着作曲家约翰·巴里最鲜明、最迷人的创作特征。它节奏沉稳,和声宽广,旋律优美,舒展流畅,是约翰·巴里最受人喜爱的银幕旋律之一。在摄影机优秀而忠实地再现的辽阔壮丽的原野上,通过音乐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大地的律动、万物的呼吸和泥土的芳香。
莫扎特的作品在影片《走出非洲》中是以“画面有源音响”方式出现的。从丹尼斯送给卡琳一架留声机的情节起,我们就不断地听到莫扎特的几首器乐作品片段。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积极参与了故事叙事的,是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这部作品莫扎特大约创作于其生命中最后的岁月——1791年,其中第二乐章明显带有室内乐性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乐章已被多次使用在世界电影作品中。单簧管独奏的主题质朴宁静、意味深长。在影片的后半部它时时伴随男主人公丹尼斯在镜头中出现。丹尼斯一向不愿受到情感的羁绊与家庭的束缚,拒绝了卡琳想共同生活的愿望。他习惯了独往独来,注定要漂泊一生。在卡琳听着留声机播放的音乐,苦苦等候心上人再度光临的场景中,独奏单簧管静静的旋律似乎在加深她心中的孤寂和失望。
《走出非洲》女主角卡琳由公认的美国首席职业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她的丈夫布罗尔由奥地利著名演员克劳斯·玛利亚·布兰道尔(Klaus Maria Brandauer)扮演。这位奥地利演员中国观众应该不陌生。大约十几年前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由法国百代制片公司出品的连续剧《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克利斯朵夫的扮演者就是布兰道尔 。
《走出非洲》男主角丹尼斯的扮演者是一位最富于魅力的银幕偶像——罗伯特·雷德福。他扮演的那位金发的丹尼斯一身贵族气质。他豪放不羁、云游四方、惟我独尊、风流倜傥。是他驾着一架黄色的飞机从天而降,把自己的女友带上蓝天,让她有机会通过上帝的眼睛俯瞰他们热爱的这块神奇、富饶的大陆。画面上,随着飞机的爬升和景色的变化,音乐的织体在不断地丰满,音色也在不断地变幻。当音乐中的情绪积累到饱和的时候,随着镜头切换成飞机飞行在一大片白色鸟群上空的近景,片头音乐主题一泻千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卡琳心中饱涨的澎湃激情。这是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一组画面。在空中,被深深感动的卡琳沉醉地向座舱后方伸出了手……。
《走出非洲》是一部高品位的、几乎没有商业痕迹的名副其实的大片。它以一种含蓄的怀旧情调,表现了本世纪初人们面对现代文明的畸形发展及其对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侵袭而产生的反思与自省。影片通过故事情节、大量富有诗意的画面和主人公的自白,反映了以卡琳为代表的生活在殖民地的欧洲移民们对于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土著民族古扑民风的眷顾。影片音乐在取材方面,也表现出了对于非洲民间音乐的尊重以及创作整体构思的全面与丰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