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动态 >内容

新闻:空间站航天员进行舱外作业

2021-07-04 16:51:04来源:
导读这两天关于空间站航天员进行舱外作业在网上的热度是非常高的,很多网友们也都是非常关注空间站航天员进行舱外作业这个事情,为此小编也是在

这两天关于空间站航天员进行舱外作业在网上的热度是非常高的,很多网友们也都是非常关注空间站航天员进行舱外作业这个事情,为此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番搜索查阅相关的信息,那么如果说有感兴趣的网友们想知道具体的情况的话,小编就把自己所搜集到的一些信息分享给大家吧。

顺利出舱

截止到目前,神舟12号载人航天飞船中的两名航天员汤洪波和刘伯明,已经身着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顺利出舱作业工作。

时隔十三年,我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作业任务,航天,雄起!

两名航天员身着“飞天”航天服执行任务

此次出舱作业任务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控制机械臂,配合两名舱外航天员共同执行多项舱外作业任务。

两名航天员与机舱外的机械臂完成各种交互配合工作,任务完成后,航天员在空间作业时自由度将会明显提高,同时舱外摄像机的视野范围也会随之扩大。舱外的一系列的工作都离不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宇航服。

NASA宇航员航天服的尴尬境况

再反观NASA,虽然NASA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制新型宇航服,计划在2024年登月计划中应用,但目前为止,能够使用的航天服只有四套,还都是上世纪70年代制造的。

在47年前,NASA联合世界各地近百家科技制造公司,研发制作出了18套舱外作业航天服。除去一套样品宇航服,剩下17套航天服每套当时价值约为2000万美金,现在折合接近九十亿美元一套。

其中的六套在日后的航天任务中损毁,又有七套超出服役期限正在进行维修和翻新,只剩下四套航天服在太空服役。

要知道在太空中进行出舱作业任务的话,对航天员宇航服的要求十分之高,而NASA的宇航服也无法一家独占所有技术,需要百家科技制造商合力制造。

每家公司都有单项的制作技术,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许多公司早就已经倒闭,所以此次NASA重新制造新型宇航服也就难上加难了。

而我国的“飞天”宇航服则全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设计的,没有使用外国的材料和技术。

制造航天服有多难?但是我们的航天人做到了

要知道舱外作业宇航服的要求十分之高,必须能够防辐射,内置增压减压设备,配备降温和升温系统。

还要配备提供呼吸的氧气设备,和备用氧气设备,抗击打和防撞击的高分子合金保护材质,保证手指及关节部位的灵活转动。

还要做到头盔、衣服、手套及鞋子部位上严丝合缝地嵌入和分离。嵌入要严丝合缝,不能有任何泄漏,分离要快速精准。毫不夸张地说,航天员的宇航服相当于一座微型的太空飞船,精密且严谨。

谈完航天服,那么此次航天员要执行哪些舱外任务呢?

三名航天员都有着明确的分工: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进行出舱作业任务,并预计在舱外工作达几个小时之久。

航天员聂海胜在舱内控制机械臂协同配合,在舱外,一名航天员要为机械臂上臂支架、脚限位器及不部分设备,随后舱内控制机械臂协助这名舱外航天员在外移动。

与此同时,另一名舱外航天员,需要借助空间站外壁上的扶手向后方移动一段距离,来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在此期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的模拟操作训练。

舱外航天员出舱作业具体有哪些任务

这种返回训练演习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时很可能会遇到一些应急突发状况。

在这种危急时刻就必须快速返回气闸舱里,用气闸舱内的应急氧气供给设备保持正常呼吸,此次训练可以记录下返回气闸舱的时间和流程。

此外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调整舱外摄像机的位置。因为发射时的特殊状态,导致摄像机的角度较低,所以视角范围过小,此次航天员出舱工作的重要任务还要为摄像机安装支架,使它的可视范围更加广阔。

舱内宇航员的任务

而在舱内控制机械臂的聂海胜,需要在两名航天员出舱作业时,反复对机械臂进行校正和操控,帮助舱外两名航天员完成任务。

虽然在地面控制中心也可以控制机械臂进行活动,但是由于聂海胜所处的位置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舱外的情况,随时好舱外两名宇航员交流,所以聂海胜操控机械臂更加安全合理。

我国自主研发的机械臂非常高效且灵活,如果出现任何意外状况,无论是舱外航天员还是舱内航天员都可以紧急制动,按一下急停制动装置,机械臂就会停止工作。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神舟12号的航天员顺利出色地完成了此次出舱作业任务,不但验证了航天员的出舱作业能力,应急反应能力,还为以后的出舱作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