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解释是公认的特等科学难题,是很多科学和技术门类发展的基础,当前人工智能更是遇到这一发展瓶颈。柳下重建实现和主体概念,给出新的意识理解进路。
一、意识解释及其多元感觉神经连接模型建构
1.主体新概念
“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实现相应确定”,“作为实现的存在为(广义)主体”〔1〕,主体新概念强调实现者亲身地位。有实现就有主体,有什么实现就有什么主体,实现在哪里主体就在哪里,这样在主体之间可以相应建立严格的集合关系及算法。
客体实现相应不同属性于不同主体,属性是主体存在而不是客体存在。
2.意识实现
现象的本体是兴奋的感觉神经而非外在,现象与兴奋的神经是同一存在,这作为新的神经现象学原理给神经认知科学以新的途径:通过现象之间关系分析可以给出目前时空分辨率下仪器所看不到的。
孤立一种感觉实现没有意识(认知)意义,“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为意识(认知)原理,“两种以上感觉神经同时兴奋的主体实现即意识(认知)”〔2〕。感觉愈多元愈强烈则主体意识愈丰满实在。
意识主体是以感觉对存在建立属性的,感觉为意识主体立足点,一切属性都可还原为感觉,笔者称之为“感觉中心转向”。感觉是生物适应生存的进化产物,不是客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意识主体对存在只能给出关系而不能也不需给出本质。
3.神经机制
不同种感觉神经元因同时兴奋而通过凸出建立连接,并由连接递次激活传递兴奋,间接连接的不同种感觉神经元因同时兴奋也会建立直接连接。因为有很多凸出,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很多神经元交叉连接。意识是感觉神经兴奋的集合,神经连接路径即意识逻辑。”〔3〕神经连接即记忆,连接在一起的两种以上感觉神经为概念体。快感或痛感实现为主体利害实现,意识主体以同步快感或痛感实现对某感觉实现确立相应价值属性,价值为概念的核心。神经网络不会受激引发全部连接同时兴奋,而是由快感或痛感神经连接引发部分神经兴奋,并引发运动组织活动,此为“价值驱动”。价值驱动参与因果链在心物同一的自然选择演化中实现神经连接协调。
神经连接给出归纳和演绎等形式逻辑,并因感觉组织结构和经验的多元而实现价值参与的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形式逻辑作为多元主体中具体主体实现而与辩证逻辑统一起来。
认知由具体主体亲身感觉确定,当然适用于该主体,知识的相应确定使相应利用成为可能,这样,“感觉中心转向”认识论实现知识论新奠基,也意味着一切行为实践应从神经连接寻求直接依据。
4.感觉进化
任何实现于主体亲身体验为感觉,基本(单元)实现是无差别的,主体感觉相应于实现结构,并随存在进化而有种类多元化和强化。可见,对属性的感觉还原不是传统还原论。从基本(单元)实现到神经元生理兴奋实现,没有任何新的基本存在涌现而只有若干基本存在的结构化集合化。孤单一种感觉不会相互确定实现主体意识和记忆、认知长进。
二、多元感觉主体意识实现的集合形式建构
1.认知决断
如图,设a、b、c、d……为不同种感觉神经,ax、bx、cx、dx……各为一种感觉神经的一个神经元,集合中的神经元处于受激兴奋态。
则{b1,b2……bn}集合主体无意识,或称作潜意识,连接运动系统只有应激反应。
a1受激兴奋引发{a1,b1,b2,c1,d1,e1,g1},设e1为快感神经元,g1为痛感神经元,e1感觉强度大于g1感觉强度,则d1受激于e1持续兴奋,c1因能量供应有限而兴奋衰减,于是实现
{e1,d1,f1,f2,b2}
并激发连接的运动神经而实现行为。
智能受能量供应能力限制,同等其他情况下,神经网络能量供应能力越强则算力越强。
2.图像识别
设{b1,b2……bn,bm}和{b1,b2……bn,bp}分别为姐妹俩的脸在某人的视觉集,其中神经元b1、b2……bn与姐妹名字听觉相应神经元a1、a2都相连接,而神经元bm和bp分别与a1、a2连接,于是
{b1,b2……bn,a1,a2}时主体不辨a1、a2但已限定两者,当{bm,a1}或{bp,a2}即主体实现人脸识别。
3.神经算法
多元感觉神经连接主体实现集由交集到差异实现意识的并行计算,神经元及连接的交集存在是意识并行算法的根源。
意识(认知)主体的多元感觉神经元在学习和实践中因同时兴奋实现直接连接。神经连接强度用进闲退,并在其神经连接路径中实现价值选择,相应于环境、任务及其变化实现递进简并、优化、协调。“同种感觉神经不能直接经验连接。设若同种感觉神经元可以经验连接,则神经网络逐步全连接而失去逻辑陷入混沌。”〔4〕
4.自然语言
设存在W在意识主体S和S′分别实现感觉{xn}和{xn′},感觉相应于主体实现结构,0<|{xn}-{xn′}|<+∞。若两者分别伴随实现“W”的语音听觉或字形视觉{an}和{an′},则分别实现语义{xn,an}和{xn′,an′}并建立神经连接。虽然{xn}≠{xn′},甚至为不同种感觉,但S和S′语言交流使用同一文字“W”。
三、通用智能的人工实现
任何意识(认知)都可以写成感觉集合及其连接形式,由此类人智能获得明晰的可解释性的技术实现路径:
1.人工多元感觉神经连接并行计算通用智能机
根据任务制备相应分辨率的可逆引发电效应的多元感应器,进行人机(“手把手式”或“镜像神经式”)教学或随机活动,引发人工星状电路神经元突触同步经验硬连接(可以芯片实现),由人赋价值、任务定义域或人工确定以递进优选连接路径并实现工作驱动,并在工作中持续优选而进步,或随环境和任务变化而实现更新优选,机器高效识别、理解、最佳选择决断和机械鱼的高效游动、机器人后空翻等都可由此方案实现。这里,人机可以进行不同语义模态下的对话。我们不需考虑人工智能主体感觉本质(不影响行为),但必须把不赋予其快感或痛感神经作为人工智能第一伦理,令其不得成为独立价值主体和社会利益主体而只能作为人类工具。
此概念机与冯·诺伊曼机范式根本相异,有限单层连接,并行运算且与存读同一,不需专门存储器,消除了NP和耗能困难。
2.多元感觉代码链接于冯·诺伊曼机
根据任务设定感觉种类定义域及其时空分辨率并配置相应感受器,在当下的冯·诺依曼机中实现相应感觉代码及其在感受器空间坐标,建立时间坐标上主体感觉代码集合,其中不同种感觉代码由神经连接法则建立经验链接。机器主体以被人赋价值或任务链接驱动时间分辨率下每一帧主体实现集合中元素的连接来实现智能。
多元感觉神经连接主体实现集合形式实现了意识(认知)及其神经工作机制解释,并给出强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方案,人工智能物应景认知学习、语言理解、决断指令等由此实现。此种机器虽然难以达到人脑数量的神经元及其突触,但有能量供应、任务精专、记忆强度、运行速度和没有小私等五大优势,预计可做科学探索建构、律政决判、投资理财、军事指挥、艺术创作、疾病诊治和手术、驾驶、烹饪等几乎所有人类所做工作,而且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