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第20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作《新冠防控策略及疫苗研发》主旨报告。
钟南山回溯了新冠暴发以来,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应对措施以及对经济、社会、人民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在发言中,钟南山围绕“群体免疫”发表了看法。
他提到,实现群体免疫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自然感染(无干扰下的感染),这将造成70%-80%的感染率以及5%的死亡率,因此他认为“自然免疫不现实、不科学、不人道。”
同时,实现群体免疫的另一种方式是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这需要2-3年时间的全球协作。
“目前的疫苗对预防新冠感染的死亡、住院及加重,均有效果。但是疫苗的试验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地理位置进行,很难进行头对头对照(head to head comparison)。”钟南山提到,疫苗的典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发热、疲劳、头痛、肌肉酸痛,寒颤和腹泻。
那么,多高的接种率能达到群体免疫?在通过举出智利、土耳其等国的研究案例后,钟南山晒出一组研究数据,分别列举疫苗有效性达到70%、80%后,全球、、亚洲以及欧洲要实现群体免疫需达到的接种率。
在疫苗有效性达到70%的时候,要实现群体免疫,全球、、亚洲以及欧洲接种率需分别达到89.2%、83.3%、80.2%、96.2%;疫苗有效性达到80%的时候,全球、、亚洲以及欧洲接种率需分别达到78%、72.9%、70.2%、84.2%。
“直到所有国家安全之前,没有一个国家是安全的。”钟南山强调。
不久前(5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由医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根据世卫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的意见,世卫组织建议将国药新冠疫苗用于18岁及以上成年人,采用两剂注射、间隔时间为3至4周。在参与试验的所有年龄组中,该疫苗对出现症状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有效率被评估为79%。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来源:作者: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