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8日),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出版的《2020北京肿瘤登记年报》正式发行。这是北京市首次以年报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监测数据,深入分析了居民癌症发病与死亡特点。
本次《年报》汇总了2017年北京全市整体及23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年报》数据来自全市16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送的2017年肿瘤登记数据、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肿瘤患者死亡数据库、通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门诊数据匹配和社区主动随访补充的死亡结局以及北京市公安局公布的人口资料。根据《年报》内容介绍:
一、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50070例,发病率为367.88/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11%,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甲状腺癌、女性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增长。全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91.38/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1.06%,死亡率的下降和北京市整体癌症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关系,也和甲状腺癌和女性乳腺癌在癌症患者里所占比例提高有关,这两种癌症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作为多年来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恶性肿瘤的危害在未来还会持续显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依然是当务之急。
二、男性和女性发病谱呈现不同特点
北京市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男女发病比约为1 : 1.09,但死亡率高于女性,男女死亡比约为1.6 : 1。男性发病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发病顺位前五位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体癌。不论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首位均为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
三、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发病和死亡地区差异明显
北京市恶性肿瘤不同年龄层发病率自20—24岁开始快速上升,于80—84岁达到高峰,老年群体占所有新发病例49.1%。不同年龄层死亡率自40—44岁开始快速上升,在85岁及以上达到高峰。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郊区,而死亡率低于郊区,常见癌种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除诊疗水平的差异外,主要是由于郊区食管癌、肝癌和胃癌等治疗效果较差的肿瘤占比高于城区。
北京市肿瘤登记数据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多次被世界卫生组织《五大洲癌症发病率》和全球癌症生存监测项目(CONCORD)所收录,目前是国际癌症研究署中能够代表的一个重要数据库。据悉,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计划每年发布一次《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为肿瘤防控提供更加扎实、科学的依据,同时不断完善癌症防治体系,积极做好癌症筛查与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提升肿瘤防治人员能力,加强居民癌症防治意识,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